
400-123-4657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和办学规律决定其是以实践为主的教育,办学成本相对较高,一般情况下职业教育的成本是同层次教育的2至3倍。为此,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教务处处长王红军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大对职业教育财政投入的提案。
职业教育是面向生产实际、经营和服务的教育,学生需要掌握一线实用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类课时占比较大,实践教学过程涉及设备、设施、耗材等,人才培养的成本相对较高。根据教育实践,通常职业教育的成本是同层次教育的2至3倍。王红军举例说明,职业教育所需的设备,往往5至8年需要更新,购买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再加上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运行,实训时的耗材等等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构成了职业教育办学的高成本。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中职学生的生均费用约为普通高中学生生均费的93%;2019年,高职高专学生的生均费用不足普通高校学生的60%。“根据2020年度中央决算,中央本级对职业教育投入仅为十几亿元,与职业教育的规模很不相称,类型教育的重要性体现远不够。”王红军说。
对此,王红军建议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要求地方政府将教育经费、教育附加费等按一定比例用于职业教育,确保生均拨款,不能用其他费用冲抵生均拨款。上级政府加强对下级政府履行职业教育责任的督导,重点督导财政投入情况,并着重完善完善职业教育投入的分配和增长机制。按专业大类测算职业教育专业办学成本,合理确定各层次职业学校学生的生均拨款,另有一定的增长机制。
王红军还提出,要加强职业院校经费使用的绩效审计,来指导、引导、监督、审计职业院校资金的合理规范使用。尽量避免一些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如购置与专业定位、发展不相符、明显脱离实际的昂贵设备及设施。“应该通过信息技术等手段,加强对重大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效益的监测与评价,引导主要经费切切实实地用于教育教学内涵建设惠及绝大部分学生。”